【资料图】
据说,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觉悟后,发出的第一句感慨就是:“奇哉奇哉,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执着,不能证得”。
想象、执着、观念...如果能够不被自己的这些“妄想”牵着走,而是越来越安静内敛,回观内在,每个人都一定有机缘发现“如来的宝藏”(如来藏)——我们的真心本性。 佛家经典中记载的“一心三藏”之理,就从“空”、“不空”、“空不空”三个角度对这个真心本性进行了诠释。 一心三藏《楞严经》的核心精髓《楞严经》全经共有十卷,是佛教经典中比较长的经书。 《楞严经》说了我究竟是什么,生从何来,死往何去;山河大地是什么,从哪里来的等等。 即:说明了宇宙人生、万法万象的本来面目及其来龙去脉,是什么,为什么。 楞严经全经的核心和灵魂是:一心三藏。 什么是一心三藏呢? 这里所讲的“一”是绝对之一,没有比较。 “心”即是指真心或本来面目。 “三藏”即是指三个如来藏—— (1)空如来藏(2)不空如来藏(3)空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它有三个特点:无形无相、客观存在、不生不灭。 比如躺在床上睡觉做梦的那个人,好比就是空如来藏。 梦中的你,能够看见躺在床上正在做梦的自己吗? 不能!这就是无形无相。 梦中的你,虽然看不见躺在床上正在做梦的自己,床上有没有那个做梦的人? 有!这就是客观存在。 梦境里有千变万化、生生灭灭、有哭有笑、开车爬山,躺在床上做梦的那个人也开车爬山吗?不!这就是不生不灭、如如不动。 不空如来藏也有三个特点:有形有相、千千万万、生生灭灭。 比如梦中看到的天地山川、人我他她、父母妻儿、男女老少、花草树木、房屋汽车、猪狗牛羊和诸佛菩萨… 梦境中所有的东西,一切的有情生命和无情物体,是“有形有相”的,可以被耳闻目睹、所觉所触。 梦境里所有的东西,包括一切的有情和无情,其种类是多种多样的,即“千千万万”。 梦境有开始、有结束,梦里的自己有哭有笑,梦里的水流花开…,这是“生生灭灭”。 空不空如来藏第一,从空如来藏的角度观照:这个空如来藏是真的空吗?是绝对的空吗? 如果是真空或绝对空的话,就什么也没有,那么能做梦的人(即空如来藏)就不会做出梦来,可事实上是可以做出梦来的。 所以,这个空如来藏是“空”而“不空”的,也就是空不空如来藏。 第二,从不空如来藏的角度观照:这个不空如来藏是绝对的不空吗? 和空如来藏是完完全全的分开吗? 如果没有睡觉的人(即空如来藏),梦是不会做出来的;所做的梦境和能做梦的人,一丝一毫没有分开,一分一秒也没有分开。 所以,这个不空如来藏是“不空”而“空”的,即空不空如来藏。 晚上睡觉做的梦,是“黑梦”; 白天醒着做的梦,是“白梦”。 黑梦、白梦是一种梦,是一个梦。 而不论白天还是夜晚,耳闻目睹、所觉所触的天地山川、人我他她、父母妻儿、男女老少、猪狗牛羊、花草树木、沙漠水滩、房屋汽车、妖魔鬼神和诸佛菩萨都是梦境(都是由一个心变现出来的)。 掌与拳的比喻以手掌比喻:握掌为拳,舒拳为掌。 拳头是空如来藏,表无形无相之真如; 手掌是不空如来藏,五个手指代表无量的万法(有形有相之万法); 手掌当下就是拳头,拳头当下就是手掌,互相变现而已,表空不空如来藏。 掌与拳,本来是一。舒拳为掌,眼睛看到手掌,心能见知拳头,所以掌何曾生,拳何曾灭?叫做无生法忍。无生,也无灭,示现生灭。 (此段比喻为编者附加,仅供参考) 、 明心见性无形无相、客观存在、不生不灭、如如不动、 能够变现梦境的,是一个心。 凡夫迷惑于白梦黑梦所组成的的茫茫大梦中,醉生梦死、死死生生、生生死死,轮回六道...而人们开始从大梦中醒来,是因为知晓了“一心三藏”的奥秘。 一心三藏,即是通过三个如来藏,从三个不同的侧面、角度和层次,去观照我们本有的真心。 进而去认识万法的本来面目,去领悟一切有情生命及无情物体的来龙去脉,究竟是什么,怎么样来的,从哪里来的。 照见本有的真心,即明心见性。 何为明心见性?知一切万法唯心,曰“明心”,即法法皆心,无一法不是心。 明一切万法唯心所现,曰“见性”,即法法源心,无一法不从心现。关键词: